第一次接觸到玉是在外島服役的時候,為求一個心安買了一件緬甸玉雕的千系璧佩戴,原以為這就是古玉。退伍後接觸到中國新疆省和田玉(原闐字已改為簡體田字),才知道這才是中國在清朝以前所常用的主要玉種。
玉,千萬不要把它看成高深莫測那麼難懂,就如同鑽石、寶石一樣,不就是礦石罷了。車漢許慎所著《說文解字》中說到:「玉者石之美,有五德,……」。在 17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,人類祖先利用石器製作成工具武器,慢慢地知道如何去分辨石材的好壞。在約八千五前新石器時代,把比較耐用、比較美的礦石(玉)用來作佩飾、圖騰崇拜和祭祀有關的用途,以及財富地位的象徵。
在半信史時代商朝青銅器發達了以後並未取代玉器的地位。由於武力控制了中原地區,以玉器之形定權威之名,提昇了玉器形而上的意義。到了西周、周公制禮作樂玉器成為「用貴賤、辨等列的信物」、春秋時期孔子提倡五德,玉器成為君子道德的象徵,受到後來歷代文人雅士所鐘愛,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現今所稱的玉,廣義來說可分為「真玉」與「地方玉石類」。西元 1863年法國磺物學家達莫爾(Alexis Damour)將北京圓明園攜走之玉器進行分析後,將它分為約(軟)玉(Nephrite)秋輝(軟)玉(Jadeite),就是後來我們通稱的真玉,其他的玉石則可通稱為地方玉石類(假玉、代用玉或似玉)。
軟玉並不軟,只是和硬玉比較下稍軟罷了,是指中國新疆省崑崙山脈附近所產的白玉、青玉、黃玉、碧玉和墨玉等品種,呈不透明少數半透明有油脂光澤,是由角閃石一陽起石礦物(以透閃石)為主所組成,是故稱為閃玉,其化學物理成分如下:
化學成分:透閃石是一種含水和氟的鈣鎂矽酸鹽〔 Ca2 Mg5[Si4 O11]2 (OH1
F2)〕,主要成分二氧化矽(SIO2)57.6%氧化鎂(MgO)25.61%,氧化兮(Cao)2.68%和4%以下的鐵及雜質。
硬 度:摩氏硬度 6-6.5度
比 重: 2.96∼3.17
折光率: Np=1.599-1.619
Nm=1.612-1.630
Ng=1.633-1.640
重折率= 0.021-0.023
造成閃玉顏色的成分:白玉→鎂質大理岩礦中的以鈣鎂矽酸鹽為主要成份:
青玉→鈣鎂矽酸鹽成份外含鐵和鎂的成份增加。
黃玉→鈣鎂矽酸鹽成份外,含三價鐵成份增加。
墨玉→鈣鎂矽酸鹽成份外,含石墨成份增加。
碧玉→鈣鎂矽酸鹽於蛇紋石化超基性岩中的閃玉。
紅玉→鈣鎂矽酸鹽成份外,含褐鐵礦成份增加。
於是,我們可知道白、青、黃為玉的三種基本顏色,又稱「三正色」而延伸出青、白、青、黃等玉色。
硬玉,就是我們俗稱為“翡翠”產地位於中國雲南省與緬甸交界,又稱為「緬甸玉」。硬玉是指一種鈉和鋁的矽酸鹽礦物的組成,亦稱“鹼性輝石”又稱為“輝玉”常見的輝玉顏色有白、灰、粉、綠、紫、紅等多數不透明,少數呈半透明,有玻璃光澤,其化學物理成份如下:
化學成份:產於蛇紋石化變質岩中的鈉鋁矽酸鹽( NaA1[Si2O6])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矽(SiO2)58.28%、氧化鋁(AL2O3)23.11%氧化鈉(Na2O)13.94%還有少量的氧化鈣、氧化鎂,三氧化二鐵,鉻、鎳等。
硬 度:摩氏硬度 7度
比 重: 3.33
折光率: Ng=1.667
Np=1.654
重折率= 0.012
子曰: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」。
十方云:「有知,有所不知;無知,無所不知」
|